音樂製作到底是什麼?初心者的必讀指南!

從錄音、混音到後製,所有初學者必須知道的音樂製作指南

你是音樂製作的新手嗎? 或是你要再次製作一首歌,需要喚醒錄音、混音、後製等等的記憶嗎?若你符合上述任一項,那麼你來對地方了。在這篇文章內,我們將會以最直接明瞭、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所有音樂科技和音樂製作中的主要原則。

讀完以下文章後,不管是出於興趣、半專業甚至專業職涯考量,希望你能有個很好的立足點和方向,能開始著手進行音樂製作。

 

那麼,我們該從哪裡開始?

創作出一首歌的最基本條件,來自於每個聲音元素的建構。就是樂器(如吉他、鼓、貝斯、鍵盤……等等)和人聲。在音樂製作過程中,這每一個聲音元素往往就是一道「音軌」,而音樂製作的核心便是要將聲音元素整合,創造出音軌,並針對這些音軌進行混音,最後讓他們聽起來夠「專業」。

在21世紀的當今,要達到上述,常見的硬體主要是個人電腦如Mac、PC,而透過行動裝置如平板和iPads等也越來越普及。

Sequencers/DAW‘s 音樂工作站/編曲軟體
更直接的說,就是運行在硬體(如電腦)上的軟體,這些軟體可以用來對多道音軌,錄音、混音以及後製,稱之為Sequencer – 音序器或是更常聽到的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DAW) – 數位音樂工作站。

這些軟體的價格範圍廣泛,從免費到好幾千塊甚至萬元台幣都有,結合現今運算能力越來越強的電腦後,我們幾乎可以把無數的音軌編入一首歌內,想要數千軌的交響樂嗎?聽起來雖然很瘋狂,但你是真的可以這麼做…(譯者強烈建議搜尋:Jacob Collier

聲音

所以這些聲音(音色)究竟從哪來,又要怎麼樣把它們弄進電腦裡呢?最簡單的想法是照著電腦的工作環境,先將其分類為外部聲音及內建音源。我們可以錄製外部聲音–如吉他、人聲、各類原音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或是電子樂器,或是電子樂器如合成器–然後將其編入編曲軟體。

這些東西就會是「數位音訊」(digital audio)軌道–雖然這很重要,但目前先別擔心名詞的部分。總之,這些軌道包含了從電腦外部進來的真實聲音訊號,通常是以Wave檔錄製儲存的。

                        

接下來是內建音源,這些聲音是透過DAW本身來產生的,多數DAW會有「虛擬樂器」(virtual instrument)重現真實鼓組、吉他、鍵盤等的聲音,透過滑鼠、鍵盤或是一些midi controller鍵盤等裝置來操作這些音源,這就是第一種內建音源。

上述所提就是廣為人知的MIDI軌道,同樣先別擔心專有名詞意思的部分,要先知道的是,MIDI軌道裡,儲存的資訊主要是每一個音符(Note)的鍵位、長度、力度等等。每一個音符也可以在錄製MIDI軌事後,透過DAW的編輯功能,拖曳更改位置和所有儲存在內的相關資訊。

第二種內建音源則稱作取樣(Sample)。這種資料類型是音訊(Audio),主要透過錄製「由第三方所製作」的一些重複樂音(Riffs)、旋律(Melodies)、循環的鼓組(Drum Patterns/Loops)或片段人聲,常見的就是把已存在的一首歌的某一部份擷取錄製。你可以買到的Sample形式可能是CD、DVD或是線上下載(當然網路上也有很多免費的取樣),然後直接把這些Samples放到不同的Audio軌道上,便可以用來建構一首新歌。

                 

所以,總共有三種方式來得到聲音:外部聲音、虛擬樂器、取樣。你可以透過任一種方式來做歌,但更多是綜合三種方式。理論上來說,知道這些你就可以開始製作音樂了,但真要著手時,我們就需要深究細探每一種方式:

1.錄製外部聲音

前面提到「錄音」就是把外部聲音錄到電腦裡。最簡單的方式,可以打開iPad的內建麥克風對準一個吉他手,按下錄音鍵(音質當然不會是最好的),或是到整個樂團合奏時,透過錄音介面(Audio Interface)同步錄下每一個樂手/歌手的演奏。錄音介面在整個音樂科技裡扮演關鍵角色,大部分電腦沒有辦法直接連接樂器,因此,你的鼓手、吉他手、貝斯手及主唱可以透過錄音介面將演奏內容錄進電腦。

在錄音室錄整個樂團時,我們會一次錄製一個軌道(例如吉他手對著已經錄完的鼓聲,錄製吉他演奏的部分)但隨著電腦效能的增加以及許多錄音介面具備同時一次錄製多軌的功能,現在許多現場演出要達到「同步多軌/分軌錄製多個樂器,並且只靠一台電腦和一個介面」早已經是能做到的事情。

錄音介面的品質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你肯定希望每個樂器都能用最好的品質錄進電腦裡。在錄音時保持好的錄音品質,到混音步驟時能夠省去許多工。接下來要談到比較科技的部分了,畢竟將外部聲音訊號錄製進電腦的過程中,實際是將真實的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這就是為什麼有個好的類比轉訊號器很重要,但我們不是要走火入魔去找一個規格可支援高達24bit 96kHz錄音介面。

 

i) 錄音介面種類Interface types

我們可以透過導線或是麥克風線插入介面錄製樂器/人聲,那錄音介面要怎麼連上電腦呢?最常用的是透過USB傳輸線,這種規格可以處理音訊資料。至於多I/O(多軌道輸出/輸入的狀況)的話通常會需要使用Firewire,但目前較新的規格是Thunderbolt孔傳輸,現在市面也有這兩者的轉接頭。

 

ii) 改善輸入訊號Improving the input signal

就如之前所說的,訊號品質本身是關鍵,江湖老話:“Garbage in ,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所以在訊號流中的另一個關鍵是你的Microphone preamp(麥克風前極),如字面意思,這就是專門為麥克風設置的。在錄一整個樂團或是多軌人聲的時候通常會需要Mic preamps來保障錄音品質夠好。很多錄音介面本身就內建了Mic preamps,所以當輸入的訊號量不夠的時候可以增強它。

※重要法則!你的錄音室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錄音介面,投資一個好的錄音介面來錄音,讓好的音訊品質能被錄進你的DAW。

iii) 增進你的音訊..再次強調Improving the signal… again!

在過去的年代, Mixing Desk(調音台)是用來錄音以及各種額外工具來調整聲音,諸如EQ(等化器,調整高中低頻)、剛剛說的Mic preamp、Compressor(壓縮效果器,減少音訊最大與最小的變化差,進而能將整體音量拉到一定的大小,文章後面會有更多解說)、Noise Gate (噪音門效果器,能去掉「滋……」的電流底噪聲)

許多混音現在已轉為在電腦裡進行,所以完整的Mixing Desk現在越來越少見了,但Channel Strips (通道條)卻因為可以透過Mixer (混音器)上不同的Channel(通道)來分別對每一個樂器軌道單獨調整compression, noise gating, EQ and preamp ,並錄進電腦裡,所以越來越常見。許多Channel Strips都是類比錄音的全盛時期(主要是60及70年代)所設計,帶有經典的類比特色個性,進而渲染你的音訊。

警告:你可能會有不少花費在有一定水準的InterfaceChannel strips

※重要法則!把最好的訊號輸入電腦非常重要,建議你能將預算中一大部分的比例留給Interface和Channel strip,或有些兩者整合在一起的產品。

電腦外的部分就到這裡。現在既然擁有了像樣的介面,你可以透過Mic in或是Line in將人聲和樂器連接、錄進電腦裡了。你會有一道一道的外部聲音音軌來播放並進行混音,接下來看看在電腦裡該如何編輯。

 

2.使用內建音源:虛擬樂器

理論上來看你不需要錄製任何電腦外的東西。只需要一台筆電和一個有許多虛擬樂器(以下簡稱VI)的DAW你便能自己完成編輯,或至少有個開始。VI提供了所有你可以想像得到的樂器所有種類版本,以及其他你想不到的。VI可以在你的DAW中重現吉他、鋼琴、合成器、鼓組的聲音,並且透過滑鼠、鍵盤或是MIDI 鍵盤/Controller來演奏和錄製。

VI科技為音樂創作者打開新天地,也開了一扇門給不同的使用者。甚至對於完全不會操作樂器的人來說,VI讓你可以用各種需要的技法(舉凡彈、撥、Picking、敲打、輕拍等)發出該種聲音,全都只要在虛擬的錄音室(電腦)裡進行。

VI已問世多年,因此在操作上也變得越來越直覺,所以現在有無數的VI在市面上。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所有經典的硬體合成器和樂器都已經被模擬成VI,同樣地,VI也發展出許多真實世界沒有的樂器及聲音。有極爲驚人的數量可供選擇,幸好多數DAW本身便內建了許多分類過的VI。所以如果你使用六大DAWs (分別為Cubase, Logic, Pro Tools, Reason, FLStudio and Ableton Live),那麼你的軍火庫應該完全足夠你使用,對新手而言,比較不會在選音色時有選擇障礙。

然而,如果你想找到與眾不同的聲音,那麼你可能會想要考慮別的選項。網路上許多專業論壇和文章都會有相關的購買指南、討論和評比分析。

 

3.使用內建音源:取樣

你能買到各種你能想像到的取樣集,因為所有能被錄製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取樣,或早已經被取樣過了。舉凡舞曲的節奏、貝斯、和旋律常常是透過取樣其他類型的音樂。而有許多取樣集是針對一些特別稀奇古怪的樂器和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各種聲音。像這類的樂器取樣也一樣可以被“Mapped”對應到MIDI鍵盤上的每個鍵位然後彈奏,增加取樣音源的使用彈性。

當你需要同時做非常多的音樂且交件期限很趕時,運用取樣集是非常好的解法。很多網站都提供了免費的取樣,當然也有付費的能購買下載,試著玩玩看能做出什麼花樣。這樣做後,取樣可能會有點像你音檔軌道裡的基本要件,再根據這加上VI和錄製外部聲音後,會讓整個音樂有不同樣貌。總之,取樣可以很快構築聲音和鋪陳氛圍,非常值得一試。

 

4.混音

下一步就是要編曲和混音,編曲可以想成是發展整首歌的過程,曲式包含前奏、主歌,副歌。光討論編曲的不同面向這件事,大概可以建一整個網站來探討不同音樂風格的編曲需要注意的細節和工法。所以這篇文,我們先只就混音來解釋與討論。

試試看將一首歌的混音分成兩個維度:一是如何在雙聲道的系統中分配(耳機/喇叭的左右聲道),二是不同頻率帶的分配(底是低音,頂是高音)。能在兩個維度分配、平衡得好,在混音中是非常關鍵的。你不會想聽到一個低頻過重的混音,也不會想要所有聲音都從左邊喇叭發出。

在講到雙聲道系統時,DAW裡頭每軌的Panning control可以讓你決定從最左到最右中間的範圍。中心原則是,越低音的軌道通常會擺在越中間,所以所有軌道中的Bass line會比較集中在雙聲系統的中央處,作為聽覺上的主幹。主唱則可以擺得跟低頻較近,因為相對的高頻讓他就算與這些低頻相近,仍然能被清楚分辨(這只是一個原則,你也可不用這麼做)。樂器聲要可以跟彼此擺位相近,只要他們的頻率彼此不會太相近而互吃。你可以盡量多嘗試各種可能,以聽覺美感為主,多去移動不同的擺位方式。也不要害怕多利用EQ來調整部分軌道,好讓他們既能擺位得宜,又不會在頻率上相沖。

使用效果器來混音

就像內建的VI一樣,多數DAW也會有非常多內建的Virtual effects (虛擬效果器),讓你可以在混音過程中使用。例如透過加上反射的Echoes時,再利用EQ及Reverb(空間殘響效果器),可以讓你的混音中某些聲音聽起來像是在不同的空間錄出來的。而Echo(回聲效果器)本身是讓部分聲音能夠重複,Chorus及Harmonic兩種效果器則讓聲音本身更豐富有變化。

還有很多非常有創意的效果器像是Amp Simulators(音箱模擬器),常常被應用到像是木吉他軌道,讓它聽起來像電吉他。其實吉他效果器非常常見,諸如tremolos(震音), distortion(破音), overdrives(過載), flangers(鑲邊)等效果器。就如VI一樣,幾乎所有真實世界有的效果器都有被模擬進去DAW裡,所有你能對聲音做的變化都可以達成。這些效果器往往也是由第三方所開發,在網路上有許多通路可供免費或付費下載。

 

5.監聽

※重要法則!在預算限度之下買最好的監聽。他們可說是你的個人錄音室裡最重要的東西… 雖然只是個說法,但也可說是事實。

如果你用小時候實驗做過的紙杯連著線,來聽需花數十萬台幣的Interface、Channels strip、DAW、Effects以及外接樂器所製作的音樂的話,一切都是白搭。最基本的原則,越便宜的喇叭,通常帶著越多渲染,透過刻意增強某部分的頻率帶,讓它聽起來比實際上的品質更好。一個三千塊的桌面型電腦喇叭,常常會增強其低頻的響應,讓他聽起來像是更強大的監聽。問題在於,我們混音的時候若使用了這個喇叭,那麼將同樣的音檔放到其他沒有這麼渲染的喇叭來聽時,反而會覺得低頻不足,因爲一開始在混音時便因爲使用的喇叭過度渲染,導致誤判將低頻的平衡降了太多。

換個說法就是,便宜的監聽喇叭是會說謊的。你真正需要的監聽喇叭是要能誠實說話的,才能夠還原出聲音的原始樣貌。

好的監聽喇叭,可以忠實呈現你的混音結果到底如何,不管是左到右聲道,還是低頻到高頻。他們會將DAW中你所做的任何調整完整細緻的轉化並反應,例如你決定要加強大鼓的低頻,你立刻就能聽見,並且判斷這對於你的混音會造成的影響。

相信你大概也猜到了,一分錢一分貨。沒錯,你能付的價格越高,你的Monitor通常就能越誠實。也就是說在每一個頻率帶上,他們都能正確反應出未經渲染的聲音。無論你花了多少錢在你的Monitor上,你都需要好的Accoustics(空間聲學,就是監聽空間的聲學設計)。

 

6.後期製作歡迎來到暗黑世界

根據很多有經驗的母帶後製工程師所說,除非你已在這個職位待了30年,否則你是沒辦法“Master Mastering”(精通後製)的。他們甚至會說這對初學者來說根本不是該去考慮的事情。但在延伸角度上,我們不太同意。在製作音樂時,Mastering是你在Mixing的時候必須要有意識的去做,如果你想試試音樂製作的話,最好要去了解Mastering這一門「暗黑藝術」。

Mastering開始於Mixing階段的結束。Mastering就是將Mixing的結果接手並且進行最後步驟,進而將音樂透過不同媒介呈現給使用者。工作內容涵蓋了Fades漸入漸出、每一首歌的長度以及編碼、噪音減低等。但除了這些技術上的議題,主要是透過EQ、Compression以及雙聲道分配來讓整個混音後的作品,聽起來更佳專業化。

當你對Mixing結果滿意時,便是Mastering開始的時候。也就是說所有東西的擺位都對了,EQ也調整好了,而且音量平衡以及聲音在不同的監聽系統聽起來都是好的。這時就是要加上一點魔法的時候了,可以讓你的混音結果聽起來更明亮、聲音品質聽起來更像那些你夢想中的作品。

接下來,這是Mastering法則中的一項:將你最喜歡的一些Artist的業界作品丟進你的DAW,準備好要A-B test你的音檔。這是最簡單快速的方法,能立即用聽的來檢視及比對你的作品跟那些頂尖業界規格的差異。Mastering的第一步就是EQ和Compress。重點是,當你在這一步做任何調整,你是對整個Mixing(整首歌)進行調整,而不是其中某一部分(某一軌)。

所以若你想要在貝斯line的部分加強低頻,在Mastering才做已經太晚了,你應該在Mixing便做完這件事。這個階段的EQ是較細微的調整,例如讓高頻更亮一點,或是讓中頻稍微飽滿一點,並且是針對整個Mix來做這件事。

Compression這時便能適度的壓縮部分,所以音量可以在被Limit的狀況下被拉大。我們不是要暴力地讓音檔聽起來大聲而已,否則就會陷入近年業界有名的「音量戰爭」中。單純變大聲,不一定會變好聽。好的Master不僅是能加強響度,還要能飽滿並且保有動態範圍,有高頻低頻、有力度感。所以請謹慎Compress(壓縮),再將limiter的input旋鈕拉大來增強力度感。

Mastering的最後階段包含噪音去除,如今已非常少見了,因爲大家通常都在電腦內混音,在Mixing過程中早已做完這件事,甚至所有階段都在數位環境工作,所以並不會有任何噪音。再來是Stereo Spreading(擴展立體聲),這件事情最好做得細心,因為這是在Mixing階段便應該要做好的事,同時因為所有東西在那時便被完善分配,所以在Mastering階段我們不會再做過多的Stereo Spreading,避免影響當時Mixing的擺位,這是Mastering的一個基本原則。

※重要法則!在Mastering時請盡可能細心處理。不要把所有東西都為了加而加,並且不要只是為了增大音壓而進行Mastering。

想更了解關於音樂製作的相關課程,請進:https://reurl.cc/GVLpvd  👈

{"cart_token":"","hash":"","cart_data":""}